close

undefined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細膩動人,已經是我心目中上半年的電影冠軍)

  我們到底是甚麼時候,認知到自己的內心?《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中非裔男孩的成長故事,不僅僅透露出社會邊緣生存的煎熬,更進一步切入一個男生的內心最脆弱、且不可告人的地方,整部片成了極為痛苦的美麗詩章。

故事從小男孩Chiron在被霸凌時意外地遇到了當地的藥頭Juan。而基於同情心下,Juan對Chiron視如己出。隨著故事發展,Chiron的背景故事也逐漸明朗。他有一位毒蟲母親,並且正面對著人生最重要的自我認識的十字路口:性傾向。
  Juan弭補了Chiron生命中最重要的空缺,讓他體認到自己獨特的那一面。但現實社會裡,越獨特的人往往面對的是更多的冷眼相對。對於成為青少年的Chiron來說,他的獨一無二成了身上最沉重的包袱。母親對他的愛早已被毒品矇蔽,而他在同儕間也因為沒有傳統的男性氣概而到處被欺辱。這些壓力,哪可能對著暗戀的Kevin三言兩語說得清呢?
  透過三段不同時間點的故事,觀眾能夠清楚見到在Chiron身上的轉折。他不斷地在探索自我與身邊人們的關係,並且轉化自己的形象。發現到了屬於自己真實的一面時,他的雀躍如此美麗;但又逼著自己把自我價值否定時,那眼神又如此心碎。人必須成長,但是沒有人會跟你說的是──長大要用多少個世事才能讓自己被磨成不會受傷的形狀。
導演Barry  Jenkins在他第一部長片《憂鬱的解藥》中探討在不同黑人生活環境中,對於種族認同差異與整個城市的變遷。而這部片專注的焦點放在更私密的個人情感認同上。愛情、親情交叉成兩大主線,勾勒出Chiron他那卡在認同錯亂中動彈不得的人生。

  而導演適當地使用手持鏡頭讓整部片的情緒更加地渲染開來,卻也不濫用這種技巧。讓整齣戲的情感流動的相當順暢,卻不會有刻意營造灑狗血的氣氛。鏡頭、燈光色調都緊緊貼著劇本走,讓一切都水到渠成般的自然、美麗,久久無法忘懷。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是出自於電影中Juan的台詞。它所代表的意義,其實就是在每個人心中最純真的那部分,也是最真實的自我。所以當Chiron在海灘上看著那藍藍的月光,在銀幕外的我們就像他一樣沐浴在自我內心的最底層中,暗暗地展現出獨特且美麗的部分。
 

  這是今年奧斯卡入選名單中,我看過最好看的一部電影。

arrow
arrow

    不是文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