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科幻片一直在好萊塢裡面相當熱門的題材,而不少導演也會用這種類型把它擴展非常具有探討價值的深度片。)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都是一樣的人,說著同一種語言,如今他們既然能做起這事,以後他們想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功的了。」
   讓我們下去,在那裡打亂他們的語言,讓他們不能知曉別人的意思。
   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他們也就停止建造那座城。
   因為耶和華在那裡打亂了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所以那座城名叫巴別。』
                                              ─創世紀第十一章6-9句

 

  電影《異星入境》中,外星人無緣無故來到地球引起恐慌。這樣看似老套的情節,在 Denis Villeneuve的手上幻化成對於文明、人性與時間的無限申論題。在精巧的劇本下,巴別塔的故事雖然從頭到尾未曾提到,但卻成了最明顯的概梗。

  有別於其他科幻片中,討論到都是天文學等知識。這部片重點卻是在於「語言」。外星人使用著神祕的科技,講著不同的話語跟文字。所以軍方邀請了身為頂尖語言學家女主角Louise來協助翻譯。但對於全體人類來說,面對新來的不速之客豈能不恐懼?
  於是所有人都陷入理盲跟恐懼中,集體地得了被害妄想症。而Louise則是背負著龐大的壓力,進行著第一類接觸。這其實就是相當在重演歷史中不同文明的接觸過程,透過基本的單字、概念來試圖釐清對方的意圖。但這次人類之所以恐慌,是基於過去的歷史中只要是基本能力較為貧弱的文明,往往會淪落於滅絕的命運,從尼安德塔人到非洲與南美洲的部落皆如此。全體人類在這場接觸中,意識到自己的弱勢,而變得更有攻擊性。

  但人類潛意識中對於未知的恐懼只不過是開始而已。

  當面對語言的不確定性與曖昧性時,任何猜忌都能讓心中的漣漪無限擴大。當Lousie逐漸拼湊出外星人的語言時,該語言的不確定性與溝通上的誤解卻讓各國更加分裂。換句話說,外星人如上帝般的存在,就是一種巴別塔。讓原本全球統一公開的研究,開始分成你我而有所隱藏;國家與國家不再溝通,每個人都不在知曉對方的言語。

因為文明的衝擊,讓人擔心是否站在毀滅的邊緣;撞見全新的溝通,使國家開始不願再敞開心房地交流。一切似乎重蹈歷史的覆轍,但此片又在其中創造新解。

  《異星入境》中,導演不僅把重點放在文明與恐懼的深層探討上,更在這西方理性的探討中帶著東方的哲學。我們之所以害怕,是因為過去的經驗所造成的結果,也就直線史觀的概念。但透過電影的外星人環狀語言,它其實更縝密的透露出了生命的週期循環的思考。
  而這樣哲學思考,又套回到Lousie的人生歷程上。讓這部片在直線的精彩的故事情節中,卻也不知不覺的帶領觀眾進入一個私密情感的迴圈空間裡無法自拔。

  外星人與人類的聯繫一直是好萊塢屢見不鮮的題材,因為他滿足了人對於未知力量的想像與恐懼。但鮮少有像《異星入境》一樣,更著重在於人與人的矛盾還有人類對於溝通背後代表的含意。表達的意象如此宏觀,卻又相當細膩。

  我相當喜愛導演Denis Villeneuve先前的作品,像是《烈火焚身》、《怒火邊界》。而他第一部的科幻作品《異星入境》更是保持著高超水準,甚至在劇本質量更勝過《星際效應》,也讓我對於他執導的銀翼殺手續集跟《沙丘魔堡》重開機都保有相當大的信心與期待。
 

arrow
arrow

    不是文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