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你的名字》透過本身有趣的劇本設定,和一系列成功的行銷,在台灣席捲高票房。但新海誠這次作品裡,我認為最強的還是他對節奏上的掌握。)

 

  在談《你的名字》前,先來談談一部他之前具有高度相似性的作品《秒速五公分》。同樣是在說青少年的清純愛戀以及命定般的相遇,為何這部票房就是比秒速大賣? 

  以《秒速五公分》來說,整部戲超過大半是由主角們的獨白配上新海誠優美的畫面來構成。這種「小清新」式的敘事技巧很吸睛,但也有壞處。獨白能讓觀眾明白主角們的心理惆悵、失落,或是等待的不確定性,使受眾快速進入狀況。問題在於《秒速五公分》中過多的獨白,也會讓部分觀眾感到過多的自我耽溺而出戲。

    換句話說,這樣大量獨白來帶動劇情的方式,讓本身有同感的觀眾感到更甚親密;但也同時疏離了那些本身需要劇情才能進入電影的朋友,讓他們找不到共鳴。即使是最後面適時的加入山崎將義的〈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這首歌,仍然無法改變調性。

 

山崎將義的歌曲經驗讓《你的名字》卻高超的避免這種問題。

 

  新海誠這次融入交換身體、神道信仰來抓住眾人目光以外,我覺得他找到屬於自己動畫片的節奏與敘事技巧,讓故事線更加突出。《你的名字》透過男女主角的獨白,來堆積到劇情高潮前的情緒能量,讓觀眾產生跟主角一樣的懸念。但面對劇情最高張力的地方,新海誠刻意跳出了獨白,改用音樂來說話。

  就像音樂劇一樣,想說的話寄情於歌詞之中。歌曲訴說了情感,卻也避免了喋喋不休的內心戲,讓整部電影的節奏活跳起來。導演透過這種方式表白了主角沉重感受,卻能保持輕快的節奏。觀眾也能隨著音樂清楚了情緒,同時也處於同一個頻率上。

 

除此之外,適時地打破節奏也是《你的名字》吸引人的地方。

 

  從頭到尾同一調性的故事,不禁會讓人感到無聊。這時候新海誠在情節的重大轉折上,安排得與節奏相輔相成,製造一個「落拍」的感覺。

  男女主角不斷地相逢又錯過──也就是這種落拍的轉折,讓原本圍繞在身邊的輕快音樂的感覺瞬間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瞬間的安靜與凝結,讓觀眾的心能夠一同在電影院掙扎、糾結。而這種安靜的剎那,也讓新海誠有機會能夠打破先前的故事調性,重新把下一個段落用更沉重或是輕快的節奏來把故事說下去而完全不會突兀。

  這樣的操作手法,是相當常見與有效的。尤其是像音樂劇的形式,把對話、心理小劇場都變成歌曲,讓整齣戲變得有趣也同時打破了敘事上的限制。《你的名字》雖然不被認為在音樂劇的範疇裡,但運用的技巧卻是相同的──讓故事的輕重緩急變得更加分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你的名字 影評 動畫片
    全站熱搜

    不是文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