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敦克爾克大行動》萬眾矚目,而上映後也真引起眾人大論戰)

    《頓克爾克大行動》是著名導演 Christopher Nolan的最新力作,也是他目前唯一執導過的歷史戰爭片。透過特殊的題材,他以退為進,用自己擅長的非線性敘事技巧拓展出一片天。

    故事是在描述二戰著名的敦克爾克大撤退事件。在德軍重重包圍下,英法聯軍被逼退在敦克爾克這個沙灘上奄奄一息。此時在海峽對岸的英國本土沿岸居民在此團結一心,成功馳援三十萬軍人。電影聚焦在陸海空三個故事線上:沙灘上拚命想回家的Tommy、前往彼岸救援的船長Dawson先生,跟在空中支援的戰鬥機駕駛員Farrier

    因為不是正面交戰,所以敵軍多強大威武不再是重點;因為是撤退,所以人性的側寫可以有著不同的空間。透過小兵Tommy的視角,我們可以知道在那個時空下每個人都人心惶惶,為了回家不擇手段的感覺。比起兩軍正面交戰帶來的震撼可以顯而易見的殘酷,這樣的情緒更為幽暗而不被察覺。所以更需要其他兩條線的扶持才能強化出在這場行動瀰漫著害怕的氛圍。

    另一方面,船長以一位老練的凡人視角切入,默默地想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但途中他所遇到生還者對於戰爭的懼怕,卻讓他身邊的兩位青少年膽戰心驚了起來。往前是面對生死未卜的救援任務,聽從生還士兵的只是回頭卻又是違反良心之舉,這樣的掙扎就像是站在三條主要故事線的平衡點,在旅途的中讓觀眾不知如何是好。而Tom Hardy則是站在小兵處境的反面,他毫無顧慮地前往那個充滿絕望的沙灘支援,如同英雄般的解決掉路上的麻煩,又近乎客觀地用眼睛記錄海上的苦難。

    卒子、凡人與英雄成了這場行動的金三角,訴說著不同的故事。有人不斷地想往後撤退,有人卻勇往直前,一拉一扯之間劇本的張力與平衡就此成形。再加上三段故事設定的時間點壓力也不盡相同,故事時間的剪輯與調度本身就是導演的招牌強項,他的安排讓整齣戲的緊張程度又再更加強。再配上在防波提上的軍官點綴,整部電影的宏觀與微觀面向都有兼顧到。

    電影少見用非線性敘事來講述戰爭題材,而題材又是這類型片少見的撤退行動。也難怪國外影評都感到新鮮,好評不斷。

    但為何國內的觀後感反而好壞參半呢?我在想除了對於題材的不熟悉度以外,還有對於導演過去作品熟悉所產生的期待與落差。大家對於Nolan的故事第一個想到評價就是:複雜、燒腦。而且有相當大的對白與邏輯推理,可是在邏輯中又帶有極度厚實對於人倫的討論。

    在我看來,《敦克爾克大行動》的劇本嚴謹程度不亞於他之前的作品,但導演試著走出不同的路導致這部片乍看之下索然無味。他的對白少了許多,也不再用高深的原創故事讓觀眾一起探險動腦。他這次單純地只想說一個事件下的眾人物。我認為這是他在不同範疇下的不同嘗試,或許對於觀眾來說仍然不適應,而他也在摸索出不靠複雜劇本而說出好故事的能力。這樣與影迷的彼此模索與探險,或許過程或讓不少人失望,但我卻覺得這是必要且值得。就讓彼此都成長吧。

    話說回來,這部片仍然仍有令人詬病的地方——結局的形式。綜觀他以前到現在的電影,他都喜歡最後面透過淺白的獨白來表達自己心中為何拍這部片的想法。其實這樣的結尾方式都容易變得過於淺白,可是因為故事相當複雜,讓他這樣的敘事方式可以被接受。而故事主線變得簡單後,這樣的「白話」的說話內容就稍嫌流俗了。更重要的是,這部片企圖拓展自我拍片不一樣的類型,卻仍用同樣方式結尾,難免給人黔驢技窮之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是文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